中国旅游大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家”工企业|村里有个编织车间,老板起早贪黑让利工人,为了啥

7月4日,走进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初心手工编织车间,编好的小筐和座椅码垛整齐,工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有的整理绳条、有的固定框架、有的收尾整理,一派繁忙的生产场面。

“目前编织的小筐以葫芦草为原料,这种草韧性足,耐磨耐用,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十分畅销。”公司负责人刘怀明说。

在车间的一侧,记者见到了认真工作的田忠同,见到来人,他微笑着抬手示意。刘怀明介绍,田忠同是一名聋哑人,尽管肢体健全也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受制于沟通不便等原因,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田忠同正在认真的编制草筐。

2019年,初心手工编织公司成立后,刘怀明特意邀请田忠同前来学习,为其提供一份工作,让他可以自食其力。田忠同十分珍惜工作的机会,虽然不能说话,但通过认真观察学习,他也渐渐地适应了工作。

“因为有了一份得体的工作,每次结账时他笑的最开心。”刘怀明说,现在田忠同越来越熟练,平均一个月能赚1800多元,多的时候能到2300元。

作为一家小微农业企业,初心手工编织公司有工人50余名,其中残疾人10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更是超过50%。

今年70岁刘素兰,家住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闲着的时候她也到车间打打零工,每个月也能有500多元的收入。“现在我们老两口平时不仅不要儿女一分钱,孙子孙女来了,我掏出钱包就能给孩子们买玩具零食啥的!”说起这事,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刘怀明还在自己家里开设课堂,手把手教学。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腿脚不便,但也想参加编织的村民,刘怀明竭尽所能提供帮助,经常开车上门送货、收货,“只要村民愿意干,我不怕麻烦!”

开办公司后,周边的人都认为刘怀明赚了大钱,大家称呼他“老板”,每次听到这种说法,刘怀明连连摆手。开公司的苦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起早贪黑不算,关键是利薄,刘怀明拿起一个草筐,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草筐可以卖到6元,工人得4元,剩下的2元中还要刨除房租、水电、运费和损耗。

正在车间编制草筐的村民。

“就拿损耗来说,这种葫芦草每斤7元,每个筐需要6两原料(单个耗材6两及以内不收费、由厂家提供,超出部分收费),但是我们这里的工人年纪较大,熟练度低,编一个筐要多费1至2两材料,换算起来,平均每个筐要多承担近1元的成本。”刘怀明说。

除此之外,运费加上高速通行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能压缩成本,节省运费,刘怀明咬咬牙,贷款买了辆货车,亲自往返送货。每次长途送货,刘怀明都会带好煎饼和方便面,用他的话说,在外边少吃一顿饭,就能节省下来一笔钱给工人发工资。

这两年,因为手工编织公司总体收入较低,刘怀明时不时还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别人劝他不如全职去打工,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公司的想法,“一想到村民不用远离家乡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靠双手让生活过得好一点,我就想着一定要再坚持坚持。”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谢劼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