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永无止境,我将把工作主动与服务国家、行业、产业和济南发展重大需求结合起来,献出微薄之力。”说这句话的是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颜梅。
她聚焦新形势下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需求,为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环境监控、食品安全等现场即时监测领域,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让科研“接地气”
【资料图】
说起自己的科研及产业化之路,颜梅娓娓道来。她说:“做科研一方面要‘顶天立地’,但另一方面更要‘接地气’。”
最初在实验室里,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验取得好的成果,将它整理成论文发表,是一种研究的满足。但颜梅慢慢觉得,高校的科研不应该局限在实验室,要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行业产业,服务民生福祉,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就是大家常说的“接地气”。“抗耐药性药物比阿培南新制备体系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就是她“立地”研究的成功典范。
颜梅教授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业应用推广”的总体研究思路,开发了高灵敏、高通量、高效率、多参数的分析方法,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快速检测、医药化工绿色生产等领域从事科研及产业化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开发的便携式检测样机正在与医院的临床做同步比对,实验证明,我们的检测在某些方面性能更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甚至是精准治疗。”颜梅说,这激发了他们的研发信心。
颜梅积极致力于光电功能材料的研发和其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上的应用,自主开展了多项原创性的研究,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发现。设计合成具有光电性能和特异识别功能的聚合物,以及具有光电性能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开展了共轭聚合物和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传感试剂用于准确定量分析、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便携检测仪器开发的研究。另外,在新型含硅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耐高温陶瓷、空间级胶粘剂、传感器件等应用方面也有深入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为实现快速、有效的高灵敏传感试剂的开发和低成本的现场快速检测监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个过程被颜梅说得云淡风轻,其实这都是她“拼”出来的。
遇到科研难题时,她和团队成员整天待在实验室,重复做同一个实验,记录相应的数据,接着就是一遍一遍分析数据,一遍遍枯燥的重复,坚持不懈直到获得突破性进展。周六周日待在实验室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两次生小孩产假都未休完,颜梅教授的拼搏付出成就她在科研上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颜梅陆续入选泰山学者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材料、化学学科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多次受邀作为封面文章,首位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本分,颜梅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现在仍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
颜梅先后主持济南大学试点课程,组织完成了课程体系整合,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将教授课程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想。她指导的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首批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支,培养的近百名学生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和企业骨干。
颜梅坚守“身教重于言教”理念,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持山东省教研重点项目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所在教学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生慕名前来咨询请教关于考研、出国、工作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颜梅都是一一耐心解答,并尽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她细致了解学生生活及学习状况,对困难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和学费等实际问题。
除了教学科研之外,颜梅心系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每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手拉手”活动,以及社会慈善捐款,她都尽其所能。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她融入学生生活,细致了解学生生活及学习状况,对困难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和学费等实际问题。
记者:谢苗苗 校对:杨荷放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