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大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从文博会起步,他们找到了转型发展“新门道” | 先行故事汇|全球观点

​从文博会起步,他们找到了转型发展“新门道” | 先行故事汇

一家深圳本土文化企业,一家深圳本土高校,“字在”和深职院依托文博会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翘楚,是文博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助力者和推动者。

他们也是文博会推动众多文化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期深圳卫视《先行》栏目,为你讲述深圳本土文化企业与本土高校如何在文博会的“大舞台”,逐步发展为行业翘楚。

活字创意品牌“字在”


【资料图】

源于文博会 长于文博会

“50多个厂分布全国各地”

“总共有两三百台铸字机,还吸引很多印刷技术娴熟的老艺人”

“老艺人最大的年龄有70多岁,而机器使用年限最长的有100多岁”

……

在南山蛇口的价值工厂,一家以“活字印刷”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就坐落于此。这家名为“活字文化”博物馆里,一台台锈迹斑斑的铸字机在印刷手艺师傅的操作下,一个个工整的铅字被铸造而成。

刘美松,是博物馆的创办者,也是活字创意品牌“字在”文化公司的创始人。谈及企业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渊源,他向记者说道,“‘字在’是文博会下的一颗‘蛋’,自己如今能够走上文创产业之路,皆因早年与文博会结下的缘分。”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行,这一年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那时,作为一家传统印刷厂商的负责人的刘美松,带着“任务”,成为了首届文博会参展商之一。

他回忆道,“第一届文博会,前所未有地把印刷行业单独做了一个展馆。很巧合的是,当年印刷厂的名字就叫‘文博印刷’。那时,我还是以制造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去参加文博会的。”

展示商品、扩大朋友圈、捕捉行业趋势......在文博会这个“大舞台”,刘美松找到了向同行学习的机会,开拓了经营视野,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文化创新之窗。“参加文博会的过程,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启示,参展商都在想创新、做创新。”

从第一届文博会到如今的第十九届文博会,刘美松都不曾缺席。期间,他看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心中早已萌生转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想法。

他的事业转折点是在2014年,也就是文博会举办10周年之际。

这一年,他放弃了传统印刷行业,转而成立一家以汉字生态为核心的文化综合服务企业,开始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深耕文创产业。

当时,活字保护、活字创意产业还是个新鲜事物。那一年的文博会“字在”的展区现场,一排排铅字墙、一台台老式打印机以及各种汉字创意装置吸引了媒体和观众纷纷围观,成为文博会的焦点之一。“2014年的文博会,开启了我人生向前的一扇大门。”

文博会“大舞台”

寻合作 谋发展

以“文”会友、以“博”相融。

在展示、推介和交易撮合下,文博会让企业进一步了解了市场,寻觅新机遇,促成更多合作机会。

“字在”文化公司也正是其中获益者之一。文博会促成“字在”与知名文化品牌西西弗书店的携手合作,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全国门店超过100家的业绩;“字在”研发的“文化茶”先后拿下国内国际三个设计界大奖,在众筹项目中一个月卖了600多万元……

自诞生之日起,“字在”所有的产品都围绕汉字做文章。每一年的文博会,公司的展区人气满满,众多文创产品频频成为爆款。

在刘美松看来,作为行业风向标的文博会,对于他来说,实实在在地找到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这10年到20年,对我的人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我相信文博会也会给很多企业产生一个质变的形态”……经过近十年的打磨,“字在”已成为活字产品化、汉字产品化的先行者,依托庞大的活字收藏资源,企业已持续开发出数百款具有专利的字文化创意产品。

深职院:从未缺席文博会

“产教融合”硕果丰

除了助推企业发展,文博会也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与设计教育。自首届文博会起,持续参展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在深职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新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宋海燕,正在为学生参加文博会的非遗文创作品,进行设计创作指导。

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新社的学生们共准备了两个非遗传承文创项目,分别是大船坑的麒麟舞和沙头角的鱼灯舞,都是来自于深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博会,是广东职业教育的展示窗口。在创校之初,设计专业便是深职院起步发展的基础专业。

首届文博会后,学校深职院将文博会引入课堂开展项目式教学,并将文博会活动策划与学校设立的展示专业相结合,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文博会展陈项目竞标。

周利群,于1998年开始到深职院任教,如今是深职院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院长。他坦言,文博会刚举办的时候,正好深职院已经有一个初创不久的专业——展示设计专业,刚好是对应文博会的一些需求。“可以说历届文博会,深职院的老师和学生是积极参与者、见证者。”

如今的深职院,早已建立起非遗文创人才的培养方案。

通过课程的设置,依托工作室与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共同培养非遗的文创人才。“有了文博会的平台,学生和老师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也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链条。”宋海燕表示。

借助文博会的“大舞台”,深职院的设计教育不断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校的设计人才培养贴近行业、贴近市场,也将设计教育与地方产业及政府重大战略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与市场接轨的优秀人才。

文博会

文创成果“检验台”和“汇报场”

共赴文博会,共觅新机遇。

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举办,届时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齐聚一堂。

一年一届的文博会,已经成为企业、高校、机构等组织的成果“检验台”和“汇报场”。师生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拿到文博会交流展示,成为有质量、有专业性、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深职院在与文博会的携手共进中,成为高校文创的一股重要力量。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教师谢莉娜说道,高校将艺术作品转变成产品,但距离变成真正的商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文博会的优势恰恰就在于此,老师与学生优秀的作品得以展示后,会吸引更多市场的力量参与其中,从而提供商品流通的必要支持。而反过来,师生的作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文博会是最好的‘试金石’。

“字在”与深职院的发展,只是文博会推动众多文化企业、院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3万平方米,扩大至第十九届的12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九届的3596家……

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和机构,通过文博会挺立中国乃至世界市场,打造出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品牌。

记者 / 沈卫卫 支丙然 孙树君

编辑 / 杨梦同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